2025-07-29 18:37 来源:TNT时报 作者:admin
近日,大同鹊儿山精煤有限责任公司因环境污染问题被媒体曝光后,非但没有积极整改,反而试图通过删稿掩盖问题。 这一行为不仅暴露了企业漠视生态环境与公共健康的姿态,更折射出某些地方在环保监管与企业发展间的扭曲逻辑用村民的健康换取煤矿的经济利益,成
近日,大同鹊儿山精煤有限责任公司因环境污染问题被媒体曝光后,非但没有积极整改,反而试图通过删稿掩盖问题。
这一行为不仅暴露了企业漠视生态环境与公共健康的姿态,更折射出某些地方在环保监管与企业发展间的扭曲逻辑——用村民的健康换取煤矿的经济利益,成为一场触目惊心的现实博弈。删稿背后的权力与利益纠葛:企业“遮羞”与监管失效的双重阴影
媒体曝光本应是环境问题的“照妖镜”,但在鹊儿山精煤案中却沦为资本运作的“消音器”。企业不惜代价删除报道,折射出其对负面信息扩散的恐慌,更暗示污染问题绝非个案,而是长期存在的“公开秘密”。这种“掩耳盗铃”式的应对,本质上是将企业形象置于公共利益之上,暴露了企业社会责任的彻底缺失。
而删稿行为得以实施,或暗含地方监管的默许甚至共谋:当环保执法与企业经济贡献产生冲突,某些监管部门可能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放任污染继续,形成“监管俘获”的恶性循环。二、污染之痛与利益之惑:村民健康的代价与资本贪婪的扩张
煤矿开采带来的污染是立体式的。煤矸石随意倾倒导致土壤退化、扬尘污染侵蚀呼吸系统,废水排放威胁地下水安全……这些环境问题对周边村民而言,是切身的生存危机。
然而,企业为追求煤炭产量与利润最大化,往往将环保成本外部化——压缩治污投入,放任生态破坏。地方政府若片面追求GDP增长,亦可能纵容企业“带病生产”。于是,村民的健康成为产业链上的隐形牺牲品,企业的“黑色利益”与民众的“绿色权益”形成尖锐对立。三、制度失守与治理困境:环保执法为何屡屡“败”于利益算计从鹊儿精煤山事件可窥见更深层的制度漏洞。
一方面,现有处罚机制威慑力不足:罚款数额与企业获利相比或仅为“九牛一毛”,停产整顿可能因地方保护而难以落实;另一方面,环保监管存在“运动式执法”弊端——督察组到来时“突击整改”,风头过后“死灰复燃”。此外,公众监督渠道不畅、村民维权成本高,更让污染行为缺乏有效制约。当制度无法为健康与生态兜底,利益驱动下的污染便愈演愈烈。四、破局之道:重构“生命至上”的发展伦理,以法治与共治重塑生态正义
要终结“删稿遮污”的荒诞剧,需多维度施策。首先,提高环境违法成本,建立“污染终身追责”机制,让企业不敢越界;其次,强化监管独立性,杜绝地方政府“护短”行为,引入第三方监测与公众参与,构建透明监督体系;再者,推动煤炭产业绿色转型,将生态修复纳入企业考核,引导其从“掠夺式开采”转向可持续发展。
最终,唯有将“人民健康优先”真正写入发展准则,才能打破利益与生态的错位博弈。鹊儿山精煤的删稿闹剧,是环境污染与资本博弈的缩影。它警示我们:当企业利益凌驾于民生福祉之上,当监管沦为利益的附庸,环保便成为空谈。唯有以法治利剑斩断黑色链条,以公共监督照亮灰色地带,方能守护一方净土,让发展回归“以人为本”的正轨。毕竟,健康的土地与呼吸,远比冰冷的煤炭产值更珍贵。
原文地址:https://www.tnttimes.net/society/21464.html
▲ 生态环境部门给投诉人回复(受访者提供) 多年来,在山东省乳山市乳山寨镇乳山河入海口处的马槽里(隶属风台顶行政村)的这个地方,涌来了众多海产品养殖户,前后大概有100余户,投资少的有一个大棚,投资多的有5-7个大棚,每个大棚大概占地7到8亩,通过...
编者按:心无私欲,自然会直,心无邪曲,自然公正?只要作为一个人民的公职人员就应该善养正气,定能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端正工作态度,方不负此生职责。这是群众来信,为了再现真实情况,我们将来信照登如下: 举报人代表:李大刚,男,汉族,1973年4月5日...
今日观察新闻社河南鲁山讯(记者 王清 王金 报道)在平顶山市鲁山县磙子营乡韩西村西北方向1.5公里处约有6亩农田(系韩西村一组的可耕地),从2011年下半年起,原籍宝林村村民张建军在没有任何手续的情况下,就租用这6亩地,在上面违法建起宝林第一楼大酒店...
陕西志丹县河流疑似遭原油污染 环保部门调查:近日,有网友称,陕西延安志丹县河流疑似被原油污染。...
本报讯(记者赵力文)夏日炎炎,我省部分社区、乡村迎来了上门入户的环保宣传人员。根据全省环境治理攻坚进程,为进一步推动形成攻坚的强大合力,省环境污染防治...